彌陀要解菁華錄

  1. 諸佛憫念群迷.隨機施化.雖歸元無二,而方便多門。然於一切方便中,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,莫若念佛求生淨土。

  2. 一切念佛法門之中,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,莫若信願專持名號。

  3. 持名一法,普被三根.攝事理無遺,統宗教無外,尤不可思議也。

  4. 佛以度生為懷,眾生成佛機熟.為說難信法,令究竟脫。

  5. 阿彌陀,此云無量壽,亦云無量光。要之功德智慧,神通道力,依正莊嚴,說法化度,一一無量也。

  6. 彼土之導師.以四十八願,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世界,永階不退。

  7. 非信不足啟願.非願不足導行.非持名妙行,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。

  8. 信則信自,信他,信因,信果,信事,信理。

  9. 願則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。

  10. 行則執持名號,一心不亂。

  11. 釋迦如來決無誑語.彌陀世尊決無虛願.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。隨順諸佛真實教誨,決志求生,更無疑惑。

  12. 深信散亂稱名,猶為成佛種子。況一心不亂,安得不生淨土。

  13. 深信淨土,諸善聚會,皆從念佛三昧得生。

  14. 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,而自心穢,理應厭離。極樂即是自心所感之淨,而自心淨,理應欣求。

  15. 德不可思議,故名號亦不可思議.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故使散稱為佛種,執持登不退也。

  16. 持名一法,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.了義中無上了義.圓頓中最極圓頓。

  17. 信願持名.為一乘真因。四種淨土,為一乘妙果。

  18. 不退有四義.一念不退.破無明,顯佛性.徑生實報,分證寂光。二行不退.見思既落,塵沙亦破.生方便土,進趨極果。三位不退.帶業往生.在同居土.蓮華託質,永離退緣。四畢竟不退.不論至心散心,有心無心,或解不解.但彌陀名號,或六方佛名,此經名字,一經於耳.假使千萬劫後,畢竟因斯度脫。

  19. 上善一處,是生同居.即已橫生上三土。一生補佛,是位不退,即已圓證三不退。

  20. 當來經法滅盡,特留此經住世百年,廣度含識.絕待圓融,不可思議。

  21. 華嚴奧藏.法華秘髓.一切諸佛之心要.菩薩萬行之司南.皆不出於此矣。

  22. 比丘含三義.一乞士.隻缽資身,無所蓄藏,專求出要。二破惡,正慧觀察,破煩惱惡,不墮愛見。三怖魔.發心受戒,羯磨成就,魔即怖也。

  23. 僧者,具云僧伽,此翻和合眾。同證無為解脫,名理和。身同住,口無諍,意同悅,見同解,戒同修,利同均,名事和也。

  24. 深位菩薩,必皆求生淨土.以不離見佛,不離聞法,不離親近供養眾僧,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。

  25. 淨土法門,三根普被.絕待圓融,不可思議.圓收圓超一切法門,甚深難信。

  26. 二有現在,勸信。世界名極樂,勸願。佛號阿彌陀,勸持名妙行。

  27. 信願持名,一經要旨。信願為慧行.持名為行行。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

  28. 同居眾生,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。圓淨四土,圓受諸樂。優入而從容.橫超而度越。

  29. 住處.皆四寶則自功德深。周匝繞則他賢聖遍。此極樂真因緣也。

  30. 但得寶池蓮胞開敷,便可登四岸,入法會,見佛聞法也。

  31. 住處生處種種莊嚴.皆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。故能遍嚴四種淨土,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。

  32. 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,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。令信願持名者,念念成就如是功德。而皆是已成,非今非當。

  33. 供養他方佛,表真因會趨極果。果德無不遍也。不離彼土,常遍十方,不假逾時回還也。顯極樂一聲,一塵,一剎那.乃至跨步彈指,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。

  34. 飯食經行者.念食食至,不假安排。食畢缽去,不勞舉拭。但經行金地,華樂娛樂,任運進修而已。

  35. 三十七道品中前四念處.四正勤.四如意足。三科決定有益於正修助修。

  36. 有利根者,於四淨土皆得聞也.隨所欲聞,無不演暢.故令聞者念三寶,發菩提心,伏滅煩惱也。灼見慈威不可思議,故念佛。法喜入心,法味充足,故念法。同聞共稟,一心修證,故念僧。

  37. 情與無情,同宣妙法.四教道品,無量法門.同時演說,隨類各解.能令聞者念三寶也。

  38. 一切莊嚴,皆導師願行所成,種智所現。皆吾人淨業所感,唯識所變。佛心生心,互為影質。如眾燈明,各遍似一。全理成事,全事即理.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

  39. 光則橫遍十方,壽則豎窮三際.橫豎交徹,即法界體。舉此體作彌陀身土,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。是故彌陀名號,即眾生本覺理性。持名,即始覺合本.始本不二,生佛不二.故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也。

  40. 佛壽命即人民壽命。當知光壽名號,皆本眾生建立。以生佛平等,能令持名者,照與光融壽同佛寂也。

  41. 由無量光義,故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。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。能自度即普利一切。

  42. 由無量壽義,故極樂人民,即是一生補處。皆定此生成佛,不至異生。

  43. 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,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。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,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。願深思之.願深思之。

  44. 佛壽無量,今僅十劫.則現在說法,時正未央。普勸三世眾生速求往生,同佛壽命,一生成辦也。

  45. 無數聲聞菩薩及與補處,皆十劫所成就。正顯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,多且易也。

  46. 淨土殊勝.謂帶業往生,橫出三界。同居橫具四土,開顯四教法輪.眾生圓淨四土,圓見三身,圓證三不退.人民皆一生成佛.如是等勝異超絕,須諦研之。

  47. 阿鞞跋致,此云不退。一位不退.入聖流,不墮凡地。二行不退.恆度生,不墮二乘地。三念不退.心心流入薩婆若海。

  48. 一生補處者,此一生補佛位。如彌勒觀音等。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。

  49. 釋迦一代時教,惟華嚴明一生圓滿。而一生圓滿之因,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,十大願王導歸安養.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。華嚴所稟,卻在此經。

  50. 諸上善人.俱會一處。若謂是凡夫,卻不歷異生,必補佛職,與觀音勢至無別。若謂是一生補處,卻可名凡夫,不可名等覺菩薩。此皆教網所不能收,剎網所不能例。

  51. 當知吾人大事因緣,同居一關,最難透脫。惟極樂同居,超出十方同居之外。了此,方能深信彌陀願力.信佛力,方能深信名號功德.信持名,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。

  52. 深信發願,即無上菩提。合此信願,的為淨土指南。若信願堅固,臨終十念一念,亦決得生。

  53. 若無信願,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,雨打不溼,如銀牆鐵壁相似,亦無得生之理。修淨業者,不可不知也。

  54. 菩提正道名善根,即親因。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,即助緣。以信願執持名號,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。

  55. 六趣四生.但聞佛名,即多劫善根成熟。五逆十惡皆名善也。

  56.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,以名召德,罄無不盡。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,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。至簡易,至直捷也。

  57. 聞而信,信而願,乃肯執持。不信不願,與不聞等.雖為遠因,不名聞慧。

  58. 事持者.信有西方阿彌陀佛,而未達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但以決志願生故,如子憶母,無時暫忘。

  59. 理持者.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,是我心造。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,令不暫忘也。

  60. 不論事持理持,持至伏除煩惱,乃至見思先盡,皆事一心。

  61. 不論事持理持,持至心開見本性佛,皆理一心。

  62. 當知執持名號,既簡易直捷,仍至頓至圓.以念念即佛故。不勞觀想,不必參究,當下圓明,無餘無欠。上上根不能踰其閫,下下根亦可瑧其域。

  63. 今全由信願持名,故信願行三,聲聲圓具.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。

  64. 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,盡虛空界不能容受。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,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.然所滅罪如爪上土,未滅罪如大地土。唯念至一心不亂.則如健人突圍而出,非復三軍能制耳。

  65. 伏願緇素智愚,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。勿視為難而輒生退諉.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.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.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。

  66. 蓋所持之名號,真實不可思議。能持之心性,亦真實不可思議。持一聲,則一聲不可思議。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,聲聲皆不可思議也。

  67. 我見是利.佛眼所見究盡明了。橫出五濁,圓淨四土,直至不退位盡.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。

  68. 自力修行,生死關頭,最難得力。唯有信願持名,仗他力故。佛慈悲願,定不唐捐。彌陀聖眾,現前慰導。故得無倒,自在往生。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,特為保任此事。

  69. 法門深妙,破盡一切戲論,斬盡一切意見。世智辯聰,通儒禪客,盡思度量愈推愈遠。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,為能潛通佛智,暗合道妙也。

  70. ﹁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﹂。.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。此經唯佛境界,唯佛佛可與流通耳。不可思議略有五意.一.橫超三界,不俟斷惑。二.即西方橫具四土,非由漸證。三.但持名號,不假禪觀諸方便。四.一七為期,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。五.持一佛名,即為諸佛護念,不異持一切佛名。

  71. 行人信願持名,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。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。諸佛釋迦,皆以阿彌為自也。

  72. 佛度生,生受化.其間難易淺深,總在於緣。緣之所在,恩德弘深。種種教啟.能令歡喜信入.能令觸動宿種.能令魔障難遮.能令體性開發。諸佛本從法身垂跡,固結緣種。

  73. 若世出世,悉不可思議.尊隆於教乘,舉揚於海會.沁入於苦海,慈契於寂光.所以萬德欽承,群靈拱極。

  74. 淺位人便可決志專求.深位人亦不必捨西方而別求華藏。若謂西方是權,華藏是實.西方小,華藏大者。全墮眾生遍計執情.以不達權實一體,大小無性故也。

  75. 此經獨詮無上心要,諸佛名字,並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。故聞者皆為諸佛所護念。又聞經受持,即執持名號。阿彌名號,諸佛所護念故。

  76. 諸佛慈悲,不可思議.名號功德,亦不可思議。故一聞佛名,不論有心無心,若信若否,皆成緣種。況佛度生,等怨親無疲倦。苟聞名,必護念。

  77. 阿耨多羅,此云無上﹔三藐三菩提,此云正等正覺。即大乘果覺也。圓三不退,乃一生成佛異名。

  78. 今願今生,當願當生。舉願則信行在其中,所以殷勤三勸也。只今信願持名,蓮萼光榮,金臺影現,便非娑婆界內人矣。極圓極頓,難議難思.唯有大智,方能諦信。

  79. 諸佛功德智慧,雖皆平等,而施化則有難易。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,說頓法難。說餘頓法猶易,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。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,已自不易。說此無藉劬勞修證,但持名號,徑登不退,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,更為難中之難。

  80. 劫濁中,非帶業橫出之行,必不能度。見濁中,非不假方便之行﹔煩惱濁中,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﹔眾生濁中,非欣厭之行﹔命濁中,非不費時劫,不勞勤苦之行,必不能度。

  81. 祗此信願,莊嚴一聲阿彌陀佛。轉劫濁為清淨海會.轉見濁為無量光.轉煩惱濁為常寂光.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.轉命濁為無量壽。

  82. 故一聲阿彌陀佛,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,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。今以此果覺,全體授與濁惡眾生,乃諸佛所行境界。唯佛與佛能究盡,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。

  83. 信願持名一行,不涉施為,圓轉五濁。唯信乃入,非思議所行境界。設非本師說此.眾生何由稟此也哉。

  84. 吾人處劫濁中,決定為時所囿,為苦所偪。處見濁中,決定為邪智所纏。處煩惱濁中,決定為貪欲所陷,惡業所螫。處眾生濁中,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,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。處命濁中,決定為無常所吞.石火電光,措手不及。

  85. 若不深知其甚難,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。逢孛宅裡,戲論紛然。唯深知其甚難,方肯死盡偷心,寶此一行。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難甚,而深囑我等當知也。

  86. 經云.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。唯依念佛得度。嗚呼.今正是其時矣.捨此不思議法門,其何能淑。

Back